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明朝大移民与山东村落的重构。

  一、山东[ShanDong]10万村落[CunLuo]大多建于明朝[MingChao]  截至1990年,山东[ShanDong]全省共有自然村落[CunLuo]107387个。山东[ShanDong]省地名办公室组织人力对山东[ShanDong]省地名进行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了《山东[ShanDong]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李金山、董珂、姚子照主编,山东[ShanDong]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版),全书共收录自然村落[CunLuo]6000余。其中根据家谱族谱、墓碑、方志以及口承史料,4830个自然村落[CunLuo]建村的历史可考。球王氏网Tw4W&`1J&E^
              表一 山东[ShanDong]村落[CunLuo]始建时期全球王氏网-j `g#xJez^
  ┌────┬────┬────┬────┬────┬────┬────┬────┐
*JsL4jh{1Y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  总计  │全球王氏网$F_E4\|q1T4uu4w
  ├────┼────┼────┼────┼────┼────┼────┼────┤全球王氏网^RJ'z'YFFY;Q
  │  4830 │   35   │   15  │   6   │   68  │   5    │   5   │   16  │
8Z-ia!r+\,^#yQ [  ├────┼────┼────┼────┼────┼────┼────┼────┤全球王氏网s'a mPfL ps
  │100%  │ 0.07% │ 0.03%│ 0.01% │ 1.41%│ 0.01%│ 0.01%│ 0.03%│
&y'zqLP-p  ├────┼────┼────┼────┼────┼────┼────┼────┤全球王氏网ui i5u^8V%n6h-^
  │  隋    │  唐    │  五代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v'mR f(NI_Z  ├────┼────┼────┼────┼────┼────┼────┼────┤
?WS2g3o4Q.U  │23    │  170  │   4   │   213 │   27   │   421 │  3448 │   374  │
^ {*Z*j[`+B*L4k  ├────┼────┼────┼────┼────┼────┼────┼────┤全球王氏网BL&r\Opo
  │0.05% │ 3.52%│ 0.01% │ 4.14%│ 0.06%│ 8.72%│ 71.39%│  7.74 │全球王氏网RPS4RH)z3a.Qht0m
  └────┴────┴────┴────┴────┴────┴────┴────┘全球王氏网MtdD^Y-c

8ai0GFi/[h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4830个村落[CunLuo]中,建于明朝[MingChao]者达3448个,占总数的71.39%。全球王氏网 rT O Pc^;Pw;WSh~
  在建于明朝[MingChao]的村落[CunLuo]中,绝大部分始建于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
4hB({}"yp@        表二 山东[ShanDong]村落[CunLuo]始建时期表    
]{7~7?? JG-{  ┌────┬────┬─────┬──────────────┐
K8[N0zNjy6F  │        │        │          │           总计             │全球王氏网;l1i8wA2? UpS
  │洪武元年│永乐年间│ 明朝[MingChao]初期 ├──────┬───────┤
7Ov4eCK)Cl R k  │        │        │          │明朝[MingChao]初期总计│占明朝[MingChao]总数比例│
rXmXq5C  ├────┼────┼─────┼──────┼───────┤
3SEu/pwe!s  │    958 │    588│    697  │    2243   │    2243    │
0g-Soo6D7lH  └────┴────┴─────┴──────┴───────┘全球王氏网:c"qX^ ^+Kr
  建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和明初者,达2243个,占明朝[MingChao]总数的65.05%。全球王氏网0y/zx9U)Y6[ AV!\1s
  以上只是根据《山东[ShanDong]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所做的数字统计。目前尚无全面反映山东[ShanDong]全省107387个村落[CunLuo]历史的调查研究成果,我们近期无法对全省的村落[CunLuo]历史进行数据分析。但是,山东[ShanDong]部分县市的村落[CunLuo]历史调查已经完成,我们可以对部分县市进行个案分析。所得数据也支持延续至今的山东[ShanDong]村落[CunLuo]大多建于明朝[MingChao]、建于明朝[MingChao]的村落[CunLuo]又大都始建于明初这一结论。例如,曹县共有自然村2776个,其中明明[MingChao]建村1606个,占总数的57.9%;郓城县共有自然村1388个,其中明朝[MingChao]建村966个;滕州市共有自然村1223个,明朝[MingChao]建村687个;嘉祥县共有自然村782个,其中明朝[MingChao]建村530个。
q3xX(eJIno  明朝[MingChao]山东[ShanDong]村落[CunLuo]的重构是人口的大迁徙造成的。元末战乱与“靖难之役”,山东[ShanDong]都是主战场。长期的兵燹,使山东[ShanDong]人口锐减,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于是,在明初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场人口大迁移。山东[ShanDong]人口的大迁徙,一是省内人口的迁徙,二是外省人口的迁入。
0F~(^\M#Pm+F1E d  二、“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的真相
F+wg?xhA3Up  在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的故事。
tc*daCBp  不过,在很长一个时期,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只是一个民间话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清朝末年,有个叫景大启的为官曹州,当地土民听说他是洪洞人,像远嫁的女儿见了娘家人一般,格外亲热,有些人还翻出族谱给他看,说祖上本也是洪洞人。景大启很受感动,就和另一个在山东[ShanDong]做官的洪洞人刘子林相商,募资修复古大槐树遗址。此议得到了若干洪洞人的支持。于是,在大槐树旁建起了碑亭,还有牌坊。牌坊横额两面刻有4首怀古诗,其中一首云:
]`(D A+Nn| G  迁民往事忆当年,拄杖穿云窗夕烟。全球王氏网 J2vg^?UW%_y
  嘉木扶疏堪纪念,犹留经塔耸巍然。全球王氏网*b cB"GaS
  景大启等人还编辑了一本《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寻根热”的出现,洪洞移民[YiMin]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洪洞移民[YiMin]的研究论著,数量也颇为可观。全球王氏网v;Y;g H~LP`V
  迁入山东[ShanDong]的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数量极大。从《山东[ShanDong]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一书中,我们检索出分布在92个县市的763个洪洞大槐移民[YiMin]村落[CunLuo]。分布在山东[ShanDong]的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村落[CunLuo]的实际数量,肯定要大于此数。全球王氏网{`!_;Fy Ex(S8L
  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在山东[ShanDong]比较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今聊城市,二是今菏泽市。全球王氏网$s @FR r
  关于今聊城市的洪洞移民[YiMin],明朝[MingChao]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的建议:全球王氏网B`#n/i7K$@\:}y
  古者狭乡之民迁于宽乡,盖欲地不失利,民有恒业,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ShanDong]、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目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三)全球王氏网(X$?X/e \
  朱元璋采纳了刘九皋的这一建议,很快作出决定:“山东[ShanDong]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明廷立即着手对山西平民实施了一次向外移民[YiMin]行动。“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三)。临清,辖丘县、馆陶两县,隶属东昌府。实际上,明政府划定的山东[ShanDong]移民[YiMin]区不只是临清一州,而是整个东昌府。洪武二十二年(389年)八月,后军都督朱荣上奏称:“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七)这次移民[YiMin]影响很大,山西沁州百姓张从整等一百一十六户愿应募屯田,户部以闻。于是,“赏从整等钞、锭,送后军都督佥事徐整分田结之。仍令回沁州召募居民。时上以山西地狭民稠,下令许其民分丁于北平、山东[ShanDong]、河南旷土耕种,故从整等来应募也”(《明太祖实录》卷一九七)。这里的“山东[ShanDong]”应指东昌府。同年十一月,“上以河南彰德、卫辉、归德、山东[ShanDong]临清、东昌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遗地利,山西民众而地狭,故多贫。乃命后军都督佥事李恪等往谕其民,愿徙者验丁给田,其冒名多占者罪之,复令工部榜谕”(《明太祖实录》卷一九八)。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都督金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徙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民徙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文献中记载的往东昌移民[YiMin],从洪武二十一年起,至洪武二十五年止。全球王氏网[M7\ TE8f)d
  明朝[MingChao]东昌府辖3州15县。3州是:临清州(州治今山东[ShanDong]临清),辖丘县(今河北丘县东南)、馆陶县(今山东[ShanDong]馆陶东北);高唐州(州治今山东[ShanDong]高唐),辖恩县(今山东[ShanDong]平原西南)、夏津县(今山东[ShanDong]夏津)、武城县(今山东[ShanDong]武城);濮州(州治今河南濮阳东北),辖范县(今河南范县西南)、观城县(今河南清丰东北)、朝城县(今河南南乐东);聊城县(今山东[ShanDong]东昌)、堂邑县(今山东[ShanDong]东昌西北)、博平县(今山东[ShanDong]茌平西)、茌平县(今山东[ShanDong]茌平)、莘县(今山东[ShanDong]莘县)、清平县(今山东[ShanDong]高唐西南)、冠县(今山东[ShanDong]冠县)。今山东[ShanDong]临清、高唐、平原、夏津、武城、东昌、茌平、莘县、冠县一带洪洞移民[YiMin]村落[CunLuo]分布比较密集,印证了文献记载。
[%vo3kX3Mxd4T  另一个洪洞移民[YiMin]村落[CunLuo]密集地区是今菏泽市。菏泽,明朝[MingChao]属兖州府。明朝[MingChao]官方文献中也提到兖州为洪洞移民[YiMin]区。洪武二十八年,“诏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刘谦、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春、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朱荣往彰德、卫辉、大名、广平、顺德、真定、东昌、兖州等府,劝督迁民屯田”(《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七)。可见兖州也是一个洪洞移民[YiMin]区。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但今洪洞移民[YiMin]村落[CunLuo]分布较密集的主要是今菏泽市,即兖州西部地区。
"Z,[J5i7x7L;Mn  文献中载明的洪洞移民[YiMin]山东[ShanDong]的地点只有东昌府和兖州府。全球王氏网H M|j[P*KlJ)k-Z
  所谓的“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是指明朝[MingChao]的山西移民[YiMin]。那棵大槐树巍然挺立在洪洞县城北约1公里处,滔滔汾河的东岸,相传始植于汉代,故名“汉槐”。唐太宗李世民称帝第三年上,在距大槐树不远处修建了一所广济寺,殿宇巍峨,僧人济济,香火很盛。有一种鸟,名叫“鹳”,形似鹤亦像鹭,觅食于河滩溪流,嗜食鱼蚌,夜栖河边树。大槐树遂成为汾河滩上鹳鸟的天然良居,纷纷抢占树杈,构巢垒巢。山西移民[YiMin]主要今晋南与晋东南一带的太原府、平阳府、汾州、沁州、泽州、潞州、辽州等。平阳府人口最多,洪洞又是平阳府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因此,洪洞移民[YiMin]的数量应是较多的。不仅如此,洪洞交通便利,乔逢辰《惠远桥记》云:“洪治隶平阳,壮哉县也!其始为城也,适当大路津要,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因此,洪洞成为移民[YiMin]的集散地。民国《洪洞县志》卷七《舆地志》:
m9Q;Bs2MLu  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ShanDong]、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
Z/L-|[3Nh  动身一般是在秋收后,为的是多积攒点安家落户的费用。飒飒秋风之中,树叶凋落,一个个老鹳窝更加醒目。移民[YiMin]拖儿带女上路了,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乡。路远了,村舍看不见了,映入眼帘的唯有那棵巍峨的大槐树和错落其上的一个个老鹳窝。于是,这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为故乡的标志。全球王氏网8KH.WU;@g&@9_
  大多数方志、家谱、墓碑以及口头传承只是笼统地说来自[LaiZi]洪洞县,也有一些具体到某个村落[CunLuo],如核桃园村、打水巷子、卧疃村、老吴村、双龙街、东门里、双狮子胡同等等。在山东[ShanDong]洪洞移民[YiMin]村落[CunLuo]中,也有不少是洪洞以外其他府县的。
;A ~f2^`,s`  安土重迁,是国人的一大传统,那些山西人中,肯离开故乡去开辟新家园的寥寥无几。民间传说,洪洞移民[YiMin]是被官府押送上路的。在洪洞移民[YiMin]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全球王氏网$Yv!~(mS2TZe+_x|
  且说山西境内,有个凤凰窝村,居住着几百户人家,村内有多人在朝里做事,不少人还是大官。此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所有的人脚小拇指甲分为两半。朝里有人好办事,皇上下令凤凰窝的人不迁,别地的百姓都要迁。家乡水甜,故土难舍,谁愿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呢?于是人们都纷纷逃往凤凰窝投亲靠友,安家落户,并且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朝廷着了急,又颁布圣旨说:“凡是凤凰窝的必须外迁,不然灭族。”聚居在凤凰窝的百姓都傻了眼。全球王氏网 Vw9J?5N(d{ h
  于是,一批批男女老幼被反绑着双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时间一长,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全球王氏网:P[4YU^v@ Cx
  据“大槐树后裔”讲,他们有两个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背抄手走路,那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小拇趾甲是两个,说的是脚的小拇趾甲盖儿上有一道竖纹,乍一看像是两个指甲。“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惟洪洞移民[YiMin]有此特征。何以如此?前面道及的那个关于“凤凰窝”的故事说是“凤凰窝”的人特有的。还有一个更为盛行的传说,说官兵怕移民[YiMin]路上逃跑,就让他们脱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云云。全球王氏网X y+h5NT$ITFYp^@
  民间还传说移民[YiMin]到达各地后,由于当地荒无人烟,他们可以随便占地。有的“跑马圈地”,骑马跑一圈,马蹄所至之处,都属于他的土地;有的“以犁占地”,看好哪一片地,就犁上一圈,等等。全球王氏网-~1[V)w {)g
  这些民间传说,有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的则属无稽之谈。全球王氏网3h-j6J AUfa
  移民[YiMin]的确是有组织地迁往各地的;到达各地后,有组织地进行屯田。洪武二十一年第一次移民[YiMin],规定“令自便置屯耕种”,但这只是在立村屯田的地点方面的自主选择,对于土地的占有,洪武二十二年规定:“验丁给田,其冒名多占者罪之。”
,RzpC&R p Q(J#\  《明史·食货志》:“太祖仍元里社制,河北诸州县土著者以社分里甲,迁民分屯之地,以屯分里甲。”移民[YiMin]所建村落[CunLuo],大都以“××屯”命名,其中尤以“姓”+“屯”为多。在山东[ShanDong]西部地区,迄今存在若干以“官屯”命名的村落[CunLuo]。全球王氏网 ^&N3Hw Kpb
  从“官屯”名称来看,这些村落[CunLuo]是由官府组织的移民[YiMin]屯田。茌平县王老乡小杨官屯,高唐县尹集镇张官屯,杨屯乡高官屯、董官屯,固河镇崔官屯,南镇乡牛官屯、徐官屯,娄店乡尚官屯,张庄乡迈官屯,皆为某官员奉旨督迁洪洞移民[YiMin]至此屯田所建村落[CunLuo]。该官员可能也是山西人,也可能是其他地区的官员被指派至此负责洪洞移民[YiMin]屯田事宜。如郓城王官屯,王姓官员原籍浙江常熟县白莲花桥大王庄;如东昌蒋官屯,乃浙江人蒋明远在此组织屯田所建。
L(E1P!@Fg  家谱、族谱、墓碑以及口承史料中山西移民[YiMin]迁入山东[ShanDong]的时间,最早为晋大兴四年,最晚为道光年间。就明朝[MingChao]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来说,集中在洪武—永乐年间。明确纪年的主要是洪武二年,其次是永乐二年。在河南等地,也以洪武二年为多。如民国二十四年《汲县志》卷四下《事纪》云:“土人传闻则以为洪武二年。”考明政府组织的洪洞移民[YiMin]最早是洪武二十一年,此前没有有组织的洪洞移民[YiMin]活动。而在家谱、族谱、墓碑以及口承史料中洪洞移民[YiMin]迁入山东[ShanDong]的时间以洪武二年为多,这又不可能是无政府状态的流民迁徙。我们认为,洪武二年应是洪武二十一年或二十二年之误。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体的时间概念往往发生误差。
6`qaRr-au6Y l)J  三、枣强——洪洞移民[YiMin]的中转站
)jn&k8rH1_  山东[ShanDong]移民[YiMin]有相当一部分来自[LaiZi]河北枣强,分布较密集的地区是历城区、章丘市、商河县、高青县、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博兴县、沾化县、邹平县、惠民县、寿光市、安丘市、莱城区等地,即明朝[MingChao]济南府北部地区,以及青州府北部地区。
B1m-I8UIf  人们认为枣强移民[YiMin]的原迁出地,也是洪洞。在枣强移民[YiMin]中,也的确有这种历史记载。如垦利县耿家镇耿家村耿氏先祖耿事修于洪武二年(1369年)自洪洞迁枣强,同年再迁垦利县耿家镇耿家村。枣强移民[YiMin]村落[CunLuo]有的具体到枣强某地,如邹平县明家集镇兰芝里赵氏来自[LaiZi]枣强县康马庄,沂源县南麻镇河北村任氏来自[LaiZi]枣强县斑鸠峪任家庄,安丘市石堆镇大莲池村曹氏来自[LaiZi]枣强县黑石埠子。还有若干村落[CunLuo]笼统地说是从武邑、枣强迁来。全球王氏网.F,_|+s;` iK%V
  河北枣强一带也是元末明初战乱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百姓不可能大量外迁,所以枣强应是洪洞移民[YiMin]的一个中转站。枣强东南即为山东[ShanDong]德州,德州是南北交通要冲,有“九达通衢”、“京津门户”之称。洪洞移民[YiMin]进入济南府、青州府北部地区,走枣强—德州一线比较方便。
i;~O n Be1r  四、“小云南[YunNan]”移民[YiMin]问题考实全球王氏网1iv-o)D6QD
  一些山东[ShanDong]人说他们来自[LaiZi]遥远的西南边陲云南[YunNan]。在他们当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ShanDong]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这场洪水究竟有多大?两目山是个见证。两目山在今平度北部,海拔二三百米。这山原叫“两没山”,在那场洪水中,该山一天被淹没了两次,故名。滔滔洪水过后,满目荒凉,官府从云南[YunNan]强徙大批百姓来开荒。他们被反绑着双手,走啊,走啊,整整走了3年,才来到山东[ShanDong]。他们及其后裔走路喜欢背抄手,便是双手被反绑了3年,日久成习惯。
1_)sf [7A9["\*j  自称是云南[YunNan]人后裔的,大都分布在胶莱河以东。从《山东[ShanDong]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等文献中,我们检索出101个村落[CunLuo],55姓来自[LaiZi]云南[YunNan],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一带。其中,青岛为最;在青岛一带,则以即墨为最。全球王氏网]bX l,t0{YK
  迄今为止,栖息在胶莱平原上的百姓寿终正寝,家人还要举行一种送魂回云南[YunNan]老家的仪式,名曰“送盘缠”。其仪式是:死后第二天黄昏,子女拖着“哭丧棍”,亲朋抬着纸扎的一辆车、一匹马、一个童子,携带着大量纸钱,一路哭着来到村东的“土地庙”前,长子(或长孙)拿一根高粱秸,顶端夹一张纸钱,手握另一端绕“土地庙”拖着走,谓之“拖魂”。待觉得高粱秸沉重时,便是拖着“魂”了,把高粱秸(即“魂”)背在身上,放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前面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祭品——这是请“魂”用餐,好上路。一会儿,估摸“魂’’用完餐了,就把它请上纸扎的车,驾好马,那童子便是车夫。家人训诫童子:“吃饭别离车中间,宿店别等黑了天”云云。然后,把车、马、童子烧掉,并焚烧大量的纸钱——这是送给“魂”的盘缠。火光中,长子站在凳子上顿脚哭喊:“爹,爹(母死喊‘娘’),放光大路向西南,千慎万慎苦处花钱!”连喊三遍,谓之“指路”——指明回云南[YunNan]老家之路也。
&wNpDq,[~W  问他们体貌上有什么特征,也云:“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问他们何时迁来,亦称明初。问他们来自[LaiZi]什么地方,同样说是“大槐树村”。于是,有人说此“云南[YunNan]”非那个因在云岭(一称大雪山)以南而得名的云南[YunNan],而是“小云南[YunNan]”:云中或云州以南。他们说,云中、云州之南,当地人必定也称“云南[YunNan]”。云中,秦朝始置,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云州,北魏始设,州治今山西祁县西;唐代云州,州治今山西大同,后来改称“云中”;元代的云州,州治今河北赤城北。秦代的“云中之南”,地不在山西;元朝的“云州之南”,跑到了河北。北魏、唐朝的“云州之南”、“云中之南”,从地理上说虽在山西,但并非移民[YiMin]的主要迁出地,主要的迁出地是泽州、潞州,为什么不称“泽南”、“潞南”?“小云南[YunNan]说”是难以成立的。全球王氏网f"Z"j&Q] PcnsP
  或云“云南[YunNan]”乃“豫南”、“汝南”之讹,这一批人来自[LaiZi]河南南部。或云“小云南[YunNan]”即今云南[YunNan]省祥云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YunNan]祥云县设云南[YunNan]县。1914年,因云南[YunNan]县与云南[YunNan]省名相重,改云南[YunNan]县为祥云县,民间俗称祥云县为“小云南[YunNan]”。此外,某些地方有“小云南[YunNan]”之称,如山东[ShanDong]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跑马岭,这些地方被称为“小云南[YunNan]”,是因为当地的自然风光有如云南[YunNan]。但是,云南[YunNan]移民[YiMin]并非来自[LaiZi]这些“小云南[YunNan]”。
){Y2g\/r4_  在地名普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云南[YunNan]移民[YiMin]有具体的迁出地。如青岛即墨金口镇南阡村万姓、古阡村金姓,段村镇段村刘姓,白庙乡院上村孙姓,店集镇垒里村邢姓,旺疃村迟姓,皆来自[LaiZi]乌沙卫;青岛即墨营上镇辛戈庄村张姓,潍坊坊子坊城街道办事处前宁家沟村刘姓、埠头镇张家柳沟村张姓,皆来自[LaiZi]乌撒卫;青岛即墨河北镇杨头村高姓来自[LaiZi]无沙卫;东营牛庄镇解家来自[LaiZi]乌河卫。《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一记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正月,在云南[YunNan]分设14卫,乌撒卫为其中之一。洪武十六年,乌撒卫改隶贵州都指挥使司。“乌沙卫”、“乌河卫”乃乌撒卫之误。平度市万家镇大万家万姓来自[LaiZi]镇康县南关万家沟。镇康县位于云南[YunNan]西南部,明朝[MingChao]为镇康州。烟台牟平王格庄镇王格庄王姓来自[LaiZi]大理府鸡头村枣林底,明朝[MingChao]大理府府治太和县(今大理)。另外,还有毕阳县、顶针县、凤仪县,于史无考。
:C2?*uz S#C:W;u  卫为明朝[MingChao]军队最高建制单位,《明史·兵志二》上说:“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来自[LaiZi]乌撒卫的移民[YiMin]应为军队官兵及其家属。如前所述,云南[YunNan]移民[YiMin]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一带。其中,尤以青岛即墨为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鳌山卫于即墨,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设立雄崖守御千户所、浮山前守御前户所。此外,明朝[MingChao]在胶东半岛设立的卫还有: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设立的二十一年(1388年),设鳌山卫于即墨,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设立的守御千户所还有:夏河寨前所、海阳所、宁津所、寻山后所、百尺崖所、金山左所、奇山所。这些卫所皆在今青岛、烟台、威海一带。明朝[MingChao]各卫所之间军队经常调整、换防。云南[YunNan]移民[YiMin]来自[LaiZi]乌撒卫者,即为卫所之间官兵的调防。即墨辛戈庄村《张氏族谱》,记载其祖先张徽自乌撒卫调任鳌山卫,其弟张清自乌撒卫调任浮山前所,遂定居于辛戈庄村;即墨营下镇蓝家庄村《蓝氏族谱志》,记载其祖先也为云南[YunNan]移民[YiMin],也是以军职调任鳌山卫的。全球王氏网!e w l s&fCM[/A
  在自称云南[YunNan]人后裔者中,一部分说他们是从云南[YunNan]交趾国大槐树里头村迁来的。如青岛城阳河套镇孙哥庄孙量孝来自[LaiZi]跤趾国嘎嘎县。在青岛浮山山坡上,有一处叫做“荒草庵”的废墟,那残破的老屋和两棵高大的白果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4Dsp&_h^G i  明朝[MingChao]初年,官府从云南[YunNan]交趾国大槐树里头村捆绑一批人来山东[ShanDong]。且说这队人中,有王斗、徐静和兰小三3户人家。这3人从小一块长大,一路他们互相照应,一个锅里摸勺子,一个草铺上睡觉。他们旱路走完走水路,忍饥挨饿受煎熬,一直走了一年8个月,才从云南[YunNan]来到浮山前。下了船后,押送的官兵放了心,发了3个月的口粮,还有一些种子和农具,让他们自己找个地方安家落户。王斗、徐静、兰小三带着家人踏上海滩,一直朝着云遮雾罩的浮山走去。当他们来到牛山坡时,西边的日头(即太阳)已经落山,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也走不动了,就在这荒草坡上砍倒几棵小树,搭了3个荒草棚子,住了下来。过了些日子,他们觉得这儿依山傍海,山青水秀,气候不冷不热,土地也肥沃,就砍了些树枝,搭了一座草棚,取名“荒草庵”,住了下来。从此以后,他们就在这浮山坡上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儿孙们长大之后,到山下安家落户,而王斗、徐静、兰小三眷恋着山坡上的“荒草庵”,不肯下山,直到他们相继去世。“荒草庵”没人住,日久失修。儿孙们凑了些钱,在原址上盖了座大瓦房,奉为祖祠,香火不断。渐渐地,云南[YunNan]交趾国来的人都把这座神堂当成了他们的“同乡庙”。
{0v)U;xrD  交趾,也作“交趾”,古时泛指五岭以南,从汉代起,越南北部和东部滨海一带也被纳入。越南独立建国后,交趾成为“越南”、“安南”的别称。明初,越南权臣黎季犛夺取了陈氏王朝的江山,应陈朝遗臣请求,明成祖朱棣命将军张铺、沐英统兵讨伐黎季犛。擒获黎季犛后,朱棣下诏,改越南为交趾布政使。此举遭到了越南人的反对。20年后,即宣德二年(1427年),朱棣的长孙、宣宗朱瞻基宣布撤销交趾布政使,承认越南独立。在这风云变幻的20余年间,大批越南人流亡中土。从宣德七年(1432年)一名叫陈复宗的越南籍小吏给朱瞻基的奏折中可知,交趾布政使撤销后,一批越南籍的官员被安置在河南、山东[ShanDong]。
&lv1wm8{}R  翻检那些魂系云南[YunNan]老的家谱、族谱,发现他们的世系传承了20—22代,若按一代间距25年计,他们涉足山东[ShanDong]的时间与宣家安置越籍官吏的时间大致吻合。
#B1A*d:T2tPc#a CZ  五、以掖县为中心的四川移民[YiMin]全球王氏网/\M rnK"t
  在明朝[MingChao]山东[ShanDong]移民[YiMin]中,人们关注的是洪洞大槐树移民[YiMin]、枣强移民[YiMin]和云南[YunNan]移民[YiMin],还有一种移民[YiMin]被忽视,这就是四川移民[YiMin]。从《山东[ShanDong]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中,我们检索出49姓、66个四川移民[YiMin]村落[CunLuo]。
X }z ]+KS:GN'k  有些四川移民[YiMin]村落[CunLuo]具体到四川某地,如莱州三元镇古台口张姓、土山镇东登村董姓、平度田庄镇西张戈庄张姓来自[LaiZi]成都,莱州路旺镇匡郑徐家孙姓来自[LaiZi]成都府铁锥臼徐家,招远蚕庄镇前孙家孙姓来自[LaiZi]华阳县铁臼孙家,招远张星镇杜家杜氏来自[LaiZi]华阳县,海阳发城镇发城牟氏来自[LaiZi]雅安县,海阳泉水头乡泉水头初鹏飞来自[LaiZi]陴县,荣城港西镇北港西张氏来自[LaiZi]舒永厂永宁县八甲村。
)Pm nB r  在66个四川移民[YiMin]村落[CunLuo]中,莱州独占49个。可以说,莱州是四川移民[YiMin]的核心地区。莱州,明为掖县,也是明朝[MingChao]莱州府所在地,鳌山卫、灵山卫,雄崖所、浮山前所、夏河寨前所,皆在莱州府境内;莱州府附近还有莱州卫、王徐寨前所。以莱州为中心的四川移民[YiMin]可能主要是卫所官兵及其家属。全球王氏网OY7W,sq
六、大迁徙的意义
,|P1|,d(YZul]E  明代人口的大迁徙所造成的山东[ShanDong]村落[CunLuo]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Q.B;@]$q|  第一,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东昌府的洪洞移民[YiMin]数量,洪武二十八年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说东昌、大名、广平三府移民[YiMin]58124户。其中东昌占多大比例,没有明文。若按三府平均计算,东昌府为19375户。而从今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YiMin]村落[CunLuo]分布情况看,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YiMin]不比东昌府少。且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东昌、兖州两地洪洞移民[YiMin]约38750户,按每户5人计算,计193750人。菏泽的枣强移民[YiMin]数量,今已难考,从今枣强移民[YiMin]村落[CunLuo]分布情况看,比东昌、兖州都少。云南[YunNan]移民[YiMin]和四川移民[YiMin]数量,史无明文,但规模肯定比洪洞移民[YiMin]小。此外,明代还有其他地区的移民[YiMin]进入山东[ShanDong],如河南、安徽、江苏,特别是江苏海州移民[YiMin]山东[ShanDong]日照、胶南的较多。若把枣强移民[YiMin]、云南[YunNan]移民[YiMin]、四川移民[YiMin]以及其他省的移民[YiMin]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明朝[MingChao]山东[ShanDong]外省移民[YiMin]总计约58125户,290625人。全球王氏网#UM-T.cnY+At
  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入山东[ShanDong]的移民[YiMin]主要是垦荒屯田,这对于促进山东[ShanDong]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明太祖实录》有明确的记载。如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都督金事李恪、礼报告: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移民[YiMin]凡五百九十八户。“计今年所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千一百八十万三千余斤,见种麦苗二千一百八十余顷。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民之贫者少矣。’”(《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三)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言东昌等三府屯田迁民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四户,租三百二十二万五千九百八十余五,绵(同棉)花二百四十八万斤。”全球王氏网,a;hNn)MP~
  第三,促进了民俗的重组。人是民俗事象的“综合载体”,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民俗圈,往往被当地的民俗所同化,这便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但是,当大批的成群结队的男女不断拥入,当地民俗就很难把他们一口吃掉。进入山东[ShanDong]的外省移民[YiMin]一般都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如洪洞移民[YiMin]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兖州府西部,枣强移民[YiMin]主要分布在济南府、青州府北部,云南[YunNan]移民[YiMin]主要分布在莱州府、登州府南部,四川移民[YiMin]主要分布在莱州府掖县。在这些移民[YiMin]主要分布区,当地原住民的民俗不可能完全同化他们,移民[YiMin]民俗与当地原住民的民俗在融合过程中重组,形成新的民俗。如今莱州民俗就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原因就在于莱州是明朝[MingChao]四川移民[YiMin]的中心。再如即墨是云南[YunNan]移民[YiMin]村落[CunLuo]比较集中的地区,即墨一带的民俗带有云南[YunNan]移民[YiMin]的烙印。流行于今山东[ShanDong]聊城、菏泽的“梆子戏”,也叫“泽州调”,是洪洞移民[YiMin]带入山东[ShanDong]的。
:h+M pzd @jpq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嘉壹顾问机构欢迎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