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 马海燕)“如果要说2014年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事情,一是为期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举行总结,二是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对于制度治党、依法治党将产生深远影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认为,这标志着执政党的党建工作迈入新阶段。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当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第二批于2014年1月开始,这一阶段更为贴近基层。日前中央又发出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的通知。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群众路线”作为中共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提出近70年后再次焕发生机,以高密度的出现频次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政治语汇,一批从高官到基层的“蛀虫”被查处,一批形象工程被叫停,一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有所改变,赢得了百姓掌声。
褚松燕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都强调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越往高走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其一言一行也越引起大家注意。但一般老百姓眼中的高官离他们很远,跟他们打交道的是基层办事人员,重提“群众路线”是执政党纯净自身、革新求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从非常态向常态的执政党制度建设的过渡。
就在人们疑惑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是否意味着八项规定等“紧箍咒”告一段落时,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让“制度治党”作为一个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