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我们从创造和发挥四川的区位优势出发,确立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加快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努力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前列。”
近几年,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面对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四川省提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走出了具有西部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努力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前列
记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四川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已经取得了哪些突破和进展?
刘奇葆: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虽然地处内陆,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我们从创造和发挥四川的区位优势出发,确立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即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努力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前列。
几年来,我们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四川经济在困境中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居全国前列,全省经济总量4年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推动重大生产能力的形成和布局取得突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主体骨架,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通车、在建里程已双双突破6000公里,“蜀道难”状况正在加快改变。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一批灌溉面积100万亩到300万亩以上的特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一大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天府新区开工建设,开辟了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这些有力奠基了四川长远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四川经济版图”。
转方式调结构核心是要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记者:四川大灾之后不仅经济上了更高台阶,而且实现了结构优化升级,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